2017最后一场艺术集结号: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专业论坛
2018-01-01
『艺术与户外媒体』论坛隆重举办 奏响文化与商业的城市变奏
12月28日,本届“渡·爱外滩艺术计划”专业论坛在艺仓美术馆(民生路3号7楼)举行,邀请艺术家朱赢椿、著名诗人海波、资深广告人外滩艺术计划出品人刘颖彤一起,以“艺术与户外媒体”为主题,从各自的领域及观点出发,探讨艺术、户外媒体与城市空间三者之间共荣共生的关系。本次旨在通过艺术论坛的形式探讨户外广告的生存现状,为户外广告的发展留存出空间。
中国最美书设计者朱赢椿首先分享了在他生活中是如何收集艺术灵感以及如何制作出虫子书的。与“渡·爱”外滩艺术计划的合作是一次户外媒体与纸质艺术的跨界。艺术家通过给传统户外媒体赋予新的生命力,为城市空间创造新的艺术话题,也向公众表达传统户外媒体依然可以散发出隽永的魅力。
圆桌会议讨论中,三位嘉宾就如何将艺术融入生活和日常、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联等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艺术品收藏家海波表示:自然的鬼斧神工总是能令人惊叹,宛如天造。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和创作灵感的源泉,源自自然的艺术创作是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于自然的人类最佳的心灵滋养。“我们现在所有看到的艺术品都没有超过大自然,大自然才是唯一的创作者。”自2014年参与诗歌船的活动开始,海波也一直关注着诗歌、艺术与户外媒体三者共生的动态,在黄浦江这个彰显上海城市形象的钻石舞台,打造一场有着互动性的艺术盛宴。
艺术渡轮在黄浦江上航行,连接着东岸的现代气息与西岸的文化氛围,也连接着户外媒体的传统形式和创意创新,就像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举办,同样连接着工业遗存的过去与滨水空间的未来。建筑是不变的,黄浦江是不变的,但渡轮是变的。艺术装点渡轮,让渡轮与城市建筑交相辉映,成为黄浦江上崭新的观赏元素。
户外媒体专家、贝思诺广告的代表樊祥峰以“户外媒体的历史与发展”作为分享主题,从中国古代的牌匾、古埃及的方尖碑入手,一直讲到现代的广告招牌、霓虹灯,并且分享了许多最新的国内外经典案例。可口可乐从1920年到2017年的户外广告变迁 、街头行为艺术、AR技术与户外广告牌的融合、KAWS的街头涂鸦艺术……为听众呈现了一部户外广告的编年史。
艺术家朱赢椿对书籍设计创作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纸质书籍正遭受电子书籍的冲刷,但是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文字传达的媒体,纸质书籍有着电子书籍无法比拟的指尖触感和油墨味道,是看的到摸得着的情感寄托物。在未来,纸质书籍的艺术特点会更加明显,甚至有可能成为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户外媒体也是一样的,作为最古老最传统的传播方式之一,并不会因为时代进程而被其他新媒体形式完全取代。在未来,户外媒体也将呈现出更多的艺术性,成为装点城市与自然的非凡画笔。
“渡·爱”外滩艺术计划出品人刘颖彤认为,在如今北京拆牌的情况下,我们的户外广告公司更加需要修炼内功,做有亲民性和艺术性的户外创意及发布。包括店招、路牌、渡轮在内的公共交通工具等,都是户外媒体,它们不仅是有效的通用传播工具,也是城市空间系统中重要的服务工具,承担着城市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责。如今,在新媒体和新政策的双重冲击下,只有赋予其艺术性,才能使户外媒体产生新的价值和独特的个性,才最能彰显一个城市和地域的文化特征,提升城市的魅力与文化品位。
刘颖彤在分享外滩艺术计划的起源时提到:“渡船是我的一个情怀,我小时候就在黄浦江的船上拍过照,而现在的公司也在黄浦江边,并经营着多条渡轮的媒体发布,所以这更像是一种缘分吧。”这份不解之缘也将一直延续,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希望外滩艺术计划能有开花结果,跳出纯户外的角度,结合新技术,与知名艺术家合作,通过黄浦江这个国际窗口,让艺术为户外媒体提供更过创意创新的思路,也让更多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文化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走向世界。
以往,户外广告主要依附于城市建筑,是城市外观的装饰品。而在当下,户外媒体与艺术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户外媒体的创新创意也成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手段。户外媒体与艺术的融合使得户外媒体不再仅限于一种装饰品,而更多地成为了城市空间中的一部分,除了艺术性,更加兼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公共性。
作为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一部分,外滩艺术计划在通勤工具与艺术创作的奇妙碰撞中,引领户外媒体的创新创意,开创了户外媒体与艺术文化、城市空间共荣共生的更多可能性。也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精彩的户外媒体丰富我们的出行,让艺术融入日常。